过失致人死亡罪最新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定义)

在线问法 时间: 2024.01.12
56
综上所述,针对此案件,若老师在驾驶车辆时存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或未履行安全管理责任的情况,导致对小学生构成致命伤害,则可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认定 过失致人死亡罪 ,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分别是: 1、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根据该规定,若老师在驾驶车辆时未履行安全管理责任,例如超速行驶、疲劳驾驶、无证驾驶等,导致对小学生构成致命伤害,则可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小学生在校内被老师车撞身亡,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还是涉嫌交通肇事罪?

本案件中,小学生在外被老师的车撞亡,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是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还是涉嫌交通肇事罪。下面,我将从法律角度对此问题进行解析。

首先,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行为致人死亡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条件包括:违反安全管理规定,或者未履行安全管理责任,造成重大事故,致人死亡的;或者因其他过失行为,造成重大事故,致人死亡的。根据该规定,若老师在驾驶车辆时未履行安全管理责任,例如超速行驶、疲劳驾驶、无证驾驶等,导致对小学生构成致命伤害,则可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其次,涉嫌交通肇事罪是指因交通违法行为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条件包括:醉酒驾驶、无证驾驶、超速行驶、违法变更车道、不按规定让行等,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或者因其他交通违法行为,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根据该规定,若老师在驾驶车辆时存在醉酒、无证、超速等违法行为,导致对小学生造成伤害或者死亡,则可以认定为涉嫌交通肇事罪。

综上所述,针对此案件,若老师在驾驶车辆时存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或未履行安全管理责任的情况,导致对小学生构成致命伤害,则可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老师在驾驶车辆时存在醉酒、无证、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导致对小学生造成伤害或者死亡,则可以认定为涉嫌交通肇事罪。需要注意的是,最终的认定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

最后,作为公民应该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养成安全驾驶习惯,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于交通违法行为,应该依法从严惩处,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

过失致人死亡判几年

法律主观:

《 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认定 过失致人死亡罪 ,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分别是: 1、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法律对行为人实施某种有意识的行为时,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主观认识上的要求。 2、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首先,无论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客观行为,还是社会危害性上看,本罪均不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其次,对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的预见,要求行为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知识水平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认识能力、对自身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的认识,都有一定局限性,所以,他们是限制行为能力(含责任能力)人,因此,法律上不要求他们对过失行为负刑事责任。 3、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索 (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 (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本罪属结果犯,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作为的过失致人亡行为和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两种情况。 (3)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 4、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均具有社会危害性,受刑法打击。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过失致人死亡的定罪标准

法律主观:

过失致人死亡的量刑标准是: 1、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过失致人死亡,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3、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由过失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行为构成的犯罪。构成本罪需满足两个要件:一是行为人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二是该行为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本罪的责任形式为过失,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死亡结果具有预见可能性,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我国《刑法》自诞生之初便将过失杀人行为纳入规制范畴,1997年《刑法》将过失杀人的表述修改为过失致人死亡,并对该行为的基准刑作出相应调整,此条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一)1979年《刑法》首次规定本罪

1979年《刑法》第133条规制过失杀人行为,将过失杀人的量刑幅度设定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情节特别恶劣的,规定量刑起点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而对于其它过失犯罪造成死亡结果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二)1997年《刑法》调整罪名表述与量刑幅度

1997年《刑法》在第233条规定了过失致人死亡罪。与1979年《刑法》第133条的表述相比,1997年《刑法》第233条将“过失杀人的”修改为“过失致人死亡的”,并将量刑幅度修改为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另对情节较轻的,规定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量刑。同时保留“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的表述。

已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过失使他人生命在自然死亡之前终结,构成本罪。

(一)行为主体

本罪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已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二)行为对象

本罪的行为对象为“他人”,不论被害人是中国人、外国人抑或无国籍人,也不论被害人的种族、性别、生理、心理、职业、身份等,均可成为本罪的对象。

(三)行为内容

本罪的行为内容为使他人生命在自然死亡之前终结。

(四)责任形式

本罪的责任形式为过失,既包括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而没有预见的情形,又包括行为人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情形。

(一)其它过失犯罪造成死亡结果的认定

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些过失犯罪,如失火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交通肇事罪等,也往往发生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但它们都是因为危害公共安全或是业务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由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保护的法益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而过失致人死亡罪保护的法益是特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二者有所不同,故应当认为二者属于想象竞合而非法条竞合。

(二)暴力犯罪造成被害人死亡结果的认定

实施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时,过失致人死亡的,成立相应犯罪的结果加重犯,此时属于抢劫、强奸的结果加重犯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按抢劫、强奸的结果加重犯的法定刑处罚。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处罚分为一般情形和减轻情节。

(一)一般情形

根据《刑法》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减轻情节

根据《刑法》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司法实践中,认定过失致人死亡“情节较轻”,一般应当综合分析犯罪的主客观诸方面的情况,进行整体认定。这些情况主要包括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如行为人是否属于未成年人或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及人身危险程度、犯罪客观方面的情况如犯罪造成的具体损害情况、犯罪的时间、地点及犯罪侵害的对象等等。

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标准

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标准:

1、犯罪的程度:法院会考虑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程度。这包括判断犯罪行为是否存在明显的过失、疏忽或违反职责,并评估其对他人生命安全的影响;

2、犯罪者的主观故意:法院会考虑犯罪者是否有明显的主观故意,即是否存在故意或恶意的行为导致他人死亡;

3、行为人的过错程度:法院会对行为人的过错程度进行评估。这包括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专业知识、经验、能力,是否应该承担更高的责任等;

4、犯罪者的前科和悔过表现:法院会考虑犯罪者的前科记录以及悔过表现。有前科的犯罪者可能会受到更严厉的刑罚;

5、受害者家属的感受和要求:法院可能会考虑受害者家属的感受和要求,以及对他们造成的伤害程度。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四个构成要件是:

1、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2、主体要件,本罪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

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4、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人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

综上所述,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疏忽、过失或违反职责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具体的量刑标准会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刑法规定以及具体案件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过失致人死亡罪怎么判刑处罚

法律主观: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死亡的结果。

法律客观:

《刑法》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多久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多久

1、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过失致人重伤,一般要判几年

过失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前者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被害人重伤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后者是指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被害人重伤的结果。过失重伤罪的本质特征在于:行为人既没有杀人的故意,也没有伤害的故意,只是出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才造成被害人重伤的结果,如果事实证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引起的重伤结果的发生并没有预见,而且根据实际情况也不可能预见,则属于意外事件,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罪过,因而对重伤不负刑事责任。

重伤,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伤害:

1、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

2、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

3、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

根据法律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过失致人死亡罪法定刑

法律主观:

构成 过失致人死亡 罪的,一般会判刑。过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具体的量刑,要根据行为人的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具有从轻减轻情节来判断。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客观:

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两者的共同点在于:1、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都引起了他人死亡的结果:2、主观上行为人郡没有预见这种结果的发生。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要查明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如果应当预见,但是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没有预见,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如果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而引起死亡的,就是刑法上的意外事件,行为人对此不应负刑事责任。 本罪与本法所规定的涉及过失致人死亡的其他过失犯罪的界限 本法所规定的其他犯罪中也有包含致人死亡的情况,仅就行为人的主观意愿和行为结果来说,完全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条件。但是,由于主体要件的特定性、犯罪环境的特定性或者犯罪手段的特殊性,尤其是犯罪所侵犯的其他客体更为突出,所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因此,在本法上就分别规定了其他罪名,而把该罪同时也侵犯的他人的生命权规定为一个情节一并予以惩治。所以本条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表明本法对包含致人死亡结果的某些过失犯罪,采取了特别规定优于普通规定的一般原则,有特别规定的从特别规定治罪。本法另有规定的,如:本法第115条第2款规定的失火、过失决水、过失爆炸、过失投毒罪中致人死亡的;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中致人死亡的;第119条规定的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等致人死亡的;第136条规矩的危险物品肇事罪中致人死亡的;以及其他法律中规定的涉及致人死亡的犯罪等。一般言之,本法特别规定的包含致人死亡结果的过失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均较普通的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社会危害性相同或为大,因此,不论从法理上还是从立法者的立法意图上说,都在法律条文中明确体现出对特殊犯罪的相同的或为重处罚。体现了我国刑法一贯坚持并于本法第5条所明定的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并且有利于预防犯罪,有效地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应注重: 1、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术、经验、知识、体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轻信他人死亡的结果不会发生,以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最终发生了。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对这种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态度,从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相似点在于:两者都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行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且都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间接故意杀人中行为人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因而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结果之间并未发生错误,主观与客观是一致的;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中,行为人和主观上认为,由于他的出身能力、技术、经验利及些外部条件,实施行为时,他人死亡的结果可以避免,即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客观事实发生了错误认识,在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其主观与客观是不一致的。第二,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中的行为人虽然都不希望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深入考察,二者对他人死亡结果的态度是有明显差别的。间接故意杀人的行为虽然不希望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是对于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并不持有反对态度,而是听之任之。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中,行为人不仅不希望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同时也不放任这结果发生,而是希望这种结果不要发生,希望避免这种结果发生,即排斥、反对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在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结果情况下、行为人仍然相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并因而实施了该种行为, 2、过失致人死亡罪同“误杀”的故意杀人行为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求的是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存有过失心理态度。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将行为人在故意杀人中因打击错误误杀其“针对对象”(即行为人追求的杀害对象)以外之人的行为认定为过失的致人死亡罪。 3、不作为致人死亡行为的定性 不作为致人死亡不仅可以成立故意杀人罪,而且也可以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对其不作为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是否具有故意心态,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在司法实践中,尤其要注意这样一种情况,即:行为人先前意外地或过失地导致了他人死亡的危险,行为人能抢救而不抢救,放任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对行为人不应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性,更不能认为是意外事件而认定行为人无罪,而应对其以间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其次,再从犯罪客观方面来看,出于被告人的伤害行为造成了被害人可能死亡的危险状态时,被告人就负有防止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特定义务,但他基于上述心理因素,不仅不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反而一声不吭甚至一走了之,从而导致了被害人因贻误抢救时间而死亡。 4 、过失致人死亡后,行为人为逃避罪责又将尸体误为活人加以“杀害”以灭口的行为 ,不应只定过失致人死亡罪或故意杀人罪一罪,而应对行为人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故意杀人罪(对象不能犯未遂)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结果时的刑事责任的确定 本法第25条第2款明确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因此,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的确定应把握以下几点: 分清各过失行为人的责任大小。由于不存在共同过失犯罪,因此,也就无所谓主犯、从犯,对于几个过失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共同导致他人死亡结果的,应查明各过失行为人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据此确定确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各自的责任。确定各过失行为人的责任,必须遵循两条原则:其一,部分责任则。因为各过失行为人的行为相互作用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因此,不能要求某个过失行为人承担全部责任。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每个过失行为所承担的刑事责任之和,必须同所造成的他人死亡结果的刑事责任相对应,因此每个过失行为人只能承担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部分责任。其二,作用分担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各过失行为人在对他人死亡结果所起的作用上,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必然存在对危害结果承担不同的刑事责任的问题,这也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由于过失犯罪中不存在主犯、从犯问题,所以,认定各过失行为人作用谁大谁小就成了正确确定其刑事责任的关键。司法人员必须根拥有关案件事实,客观地加以认定,才能做到罪责自负,罚当其罪。 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向故意杀人行为转化的问题 1、行为人过失致人重伤,客观上被害人已经达到无法救治、必然死亡的程度,由于行为人误认为只造成了重伤,为逃避罪责而逃之夭夭,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基于过失行为而负有紧急抢救的义务,如果及时进行抢救,虽然被害人仍然死亡,行为人的行为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而行为人故意逃避抢救义务,主观上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行为人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均发生了由过失致人死亡罪向间接故意杀人罪的转化,应以间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2、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已经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其自己只认为被害人受了重伤并因怕被害人事后揭露其罪行,而故意实施杀害已经死亡的被害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其后面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构成,应对其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在线反馈】

高速公路超速新规定2024

高速公路超速新规定: 1、驾驶校车、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二十以上,或者驾驶其他机动车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记12分。 2、驾驶校车、中型 ...
2023-12-12 15:31

民法典违约责任的定义是什么(民法典违约责任规定)

民法典中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法律主观: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有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五百七十七条、第五百七十八条、第五 ...
合同
651热度

债权有效存在的定义是什么呢

债权有效存在的定义是:债权债务关系没有终止,债务人需要按照约定偿还债务,债权人享有请求债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一般产生债权的原因包括无因管理、侵权行为、不当得利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条 民事主 ...
2023-12-14 16:47

过失致人死亡罪最新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定义)

综上所述,针对此案件,若老师在驾驶车辆时存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或未履行安全管理责任的情况,导致对小学生构成致命伤害,则可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认定 过失致人死亡罪 ,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分别是: 1、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 ...
法律
56热度

2024年4月1日酒驾有新规定吗

2024年4月1日酒驾未作出新规定,酒驾相应的处罚为: 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 ...
2023-12-13 16:01

事故全责致人死亡是否判刑

一、交通事故负全责致人死亡是否判刑1、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肇事者承担全部责任的,会构成交通肇事罪,会被人民法院判刑,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如下:(1)、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
刑事
672热度

东莞7月1号电动车新规定

东莞电动车新规定: 1、按照道交法,非机动车应当在交通部门登记后,才可以上道路行驶,即需要办理上牌业务。 2、电动车上路行驶,需要符合新国标标准。时速不得超过25km,蓄电池电压不能超过48v,必须带有脚踏骑行功能,电机功率不能大于400W。 3 ...
2024-01-03 16:00

行政诉讼时效过了还能起诉吗(行政诉讼时效期限的最新规定)

2、行政诉讼时效消灭胜诉权,而不消灭起诉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3条的规定,权利人在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起诉的,人民法院仍应予以受理,不得以诉讼时效届满为由不予受理,根据民法通则第135 ...
法律
503热度

车险误工费和护理费的赔偿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车险误工费和护理费的赔偿标准的相关规定有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 ...
2023-12-12 15:47

银行存款人死亡新规定(农业银行存款人死亡新规定)

二、适用本通知规定办理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业务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一)已故存款人在同一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账户余额合计不超过1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不含未结利息),办理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业务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已故存款人 ...
民事
540热度

合同当事人死亡属于不可抗力吗

合同当事人死亡属于不可抗力。合同当事人的死亡是一种客观事件,如果符合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且具备其适用的前提条件,可以构成不可抗力,双方因此造成的违约行为可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 因不可抗 ...
2023-12-08 15:34

离婚的条件最新规定2024(离婚的条件最新规定2023)

第三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第三十七条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第四十条 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 ...
婚姻
211热度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年限是如何去规定的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证确定的土地使用权年限以确权登记证上载定的年限为准。根据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一般是三十年,从签订承包合同之日起算。 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 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 ...
2023-12-13 15:37

2024最新民间借贷利息规定(2023最新民间借贷利息规定)

民间借贷利息最新规定不能超过多少一、民间借贷利息最新规定不能超过多少新规定:最高人民2020年8月20日发布《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最核心的条款是将原先的24%法律保护条款修改为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CFETS发布的LPR的 ...
工程
705热度

交通事故工伤赔偿标准规定

交通事故工伤赔偿标准的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 ...
2023-12-12 15:31

房子继承权的最新规定(2023遗产继承法新规)

如果死者没有配偶、子女和父母,则由兄弟姐妹继承全部财产,平均分配,父母房子继承最新规定2022年继承父母房产的新规定如下:1、通过法定方式继承房产:如果父母生液段链前没有订立遗嘱,也不存在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的话,则往往会燃顷按照法定方式 ...
法律
441热度

xidu人员考驾照新规定

xidu人员考驾照新规定: 1、三年内有吸食、注射dupin行为或者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未满三年,以及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的,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 2、驾驶人吸食、注射dupin后驾驶机动车或者正在执行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 ...
2024-01-03 15:52

对于约定保证期间的规定有什么呢(保证期间约定不明的最新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2条第2款规定: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担保法 ...
债权
238热度

合同中的抗辩权是怎么规定的

合同中的抗辩权规定指当一方不履行或迟延履行时,另一方可以享有一定的抗辩权,即可以根据对方履行的情况决定继续履行、不履行或部分履行。合同中的抗辩权主要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 ...
2023-12-29 14:53

执行共同财产最新规定(共有人不同意执行房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PRC) (2017)最高人民法院第208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号确认,债权人申请执行债务人配偶名下的夫妻共同财产,具体如下:本院认为,本案再审审查的核心问题是张的诉讼请求是否足以排除 ...
婚姻
941热度

物权法2024年最新规定

物权法已失效,《民法典》中关于物权的最新规定: 1、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 2、土地承包期限届满,经营权人可依规定继续承包; 3、抵押合同和质押合同的一般条款为抵押财产的名称、数量等; 4、人数双过半 ...
2023-12-01 15:59

工程款诉讼时效最新规定(无合同拖欠工程款纠纷)

依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工程款诉讼时效多长时间法律主观:工程款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 ...
工程
85热度

重大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会判刑几年

行为人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会因构成交通肇事罪而被法院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死者的死亡结果是因为行为人的逃逸行为造成的,则行为人还会被法院依法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 ...
2023-11-15 15:44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驾照怎么处理

百万购车补贴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会吊销驾驶证吗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责任人若是在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或者是全部责任,会被吊销驾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 ...
法律
162热度

债务人死亡应该怎样索要债务呢

债务人死亡可以向其遗产继承人索要债务,因为其继承人应当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偿还被继承人的债务,但是超出遗产范围的债务继承人不需要偿还,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则也不需要对被继承人的债务承担偿还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 ...
2023-12-14 16:39

有关股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有关股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最新)

公司法中关于股权转让有何规定法律分析: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等 ...
法律
622热度

采购合同保存期限有什么规定

采购合同保存期限的规定是合同当事人自采购合同约定的义务履行完毕之日起,应该保存采购合同至少两年。采购合同是供方与分供方,经过双方谈判协商一致同意而签订的关于供需关系的法律性文件,一般应当在合同义务履行完毕之后保存至少两年的时间。 ...
2023-12-11 17:03

独生子女能不能继承父母全部财产(遗产继承法最新规定2023)

2、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特殊情况主要是指:(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照顾,继承人只有同时具备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两个条件的,才能在遗产分配时给予适当 ...
婚姻
705热度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刑事责任,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刑事责任多少年

3、开车撞死人主要责任判刑具体如下:交通肇事,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 ...
交通
439热度